第203章(1 / 1)
--------------------
[1]引自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
[2]引用自白居易的《小庭寒夜寄梦得》
人生若寄
==========================
若要问吕襄最爱什么,江令桥和容悦必答是东乐街后三里地外的那处荒山。
寻常人瞧都不会多瞧几眼的地方,他每日去的时候,真如同过年般的好兴致。除了虞部原有的人手,更征调了邻里乡亲,照例给工钱,似要与那处荒山一较高下。日出而至,夜半而归。
偏偏一连数日俱是艳阳高照,戴了斗笠也晒得人心焦。容悦自请一同帮忙,却不要工钱,吕襄假模假样推脱几番后,果断接受了这种把自己卖了还给别人送银子的便宜买卖;江令桥见了,更是不甘旁落,毛遂自荐,每日备些开水放凉,亦或是绿豆饮,供口渴之人取用。
这般早出晚归的日子,吕襄乐在其中。他总能将白面饼子吃得喷香,会在小憩时同旁人说些趣事,在满头大汗的时候摇头晃脑道一句“往事堪堪亦澜澜,前路漫漫亦灿灿”,而后继续埋头苦干。
做了十数年的虞部郎中,若是年年岁岁如此,不如旁的官员细皮嫩肉也在情理之中。
日子一晃便过去了近半月,这半个月里,除了荒山一隅照旧安宁忙碌,朝中却并不太平。周子音惨死,贾太师触地而亡,牵扯出背后一个庞大的蛇鼠之窝,皇帝雷霆震怒,授意国师整饬官员。
有人从原先的高处退下,自然要有新的人后来居上。朝堂风起云涌,必将有大刀阔斧的变革。
冯落寒曾传过青鸟来,言说皇帝回宫之后勃然大怒,一心想将二师三公党置于死地。如此滔天之罪,就算人头点地也不为过。而日前刚受过脊杖责罚的国师却强撑病体,冒死进谏,直言不讳说不可杀。
皇帝怒意蒙心,国师所言却是有几分理智在的。
二师三公扎根庙堂多年,势力延伸四面八方,上至兵将税务,下至百业户籍,若一时间全部根除,各方要务无人打理,必将致使朝廷之事举步维艰。
现而东窗事发,楚藏承应皇命决人生死,却只是杀了些无能无为之辈以儆效尤,并没有动二师三公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将他们囚禁于诏狱之中,终其一生享不见天日之苦。之所以没有杀之而后快,一来免让多年老臣寒心,二来,也是手中的筹码,叫其手下党羽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这股大浪似乎并没有波及虞部,一如青丝附体,伤病却无关其痛痒。甚至无人调动,依旧各司原职。任由窗外雨打芭蕉,凄凄惨惨戚戚,内帏仍春草蔓生,幽兰凝露。
吕襄揩了揩额前的汗,望着眼前这处高远的荒山,终于是咧开笑容来。费了近半月之久,总算是将这些杂草杂木清理殆尽。只要再将此地休整休整,挑选些易成活的树种漫山遍野地撒上,秋去春来,总还是会有生机愿意降临于此的。
吕襄明白,这是一项长远之计。个中艰辛,并不如口头上的三两句话来得容易。
而自己这一生荏苒,是难再见到了。
七月的风吹了很久,陆陆续续吹开了几丛早菊,也吹来了几丝几缕暗暗的秋韵。尽管盛夏的酷暑还执着地滞留在人间,掩盖着冥冥中便已注定好了的夏殇,但昨日终将过去,明日,也必然如约而至。
中元节便如期而遇了。
中元乃七月半,斋孤之日。七是复生之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故而向来是世人祭祖、求安之日。
吕襄弱冠之年便已丧父丧母,今日清闲,日光也不盛,却也并未如往常那般紧着去荒山。他说这是哀悼亡人之日,想一个人走一走,看一看。
容悦是无依无源之人,并无父母祭拜,鬼臾区虽然年纪大得不像话,倒也是身子硬朗,好好活着的,七月中元,与他没有什么大干系。
但于江令桥而言,却是她祭奠江家满门亡魂之日。
这一日,江令桥回了悲台,然而却并未见到李善叶,一如她心中所想。这么多年的中元节,也向来都是她一个人冷冷清清地过来的。
心中没有期望,便也不会有失望。
白日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祭祖事宜,到了夜里,旧象换新天,一派火光辉映,热闹喧杂的景象。傩堂戏街头巷尾地演扮着,开旗擂鼓;深吸一口气,尚可闻见纸锭焚烧后的烟火气;绕城而过的绪风河上,河灯乘着粼波,悠悠荡荡地漂去远方。
容悦仰面卧在河畔,身后和两畔俱是来往众人,步履匆促纷乱,唯有此处尚且还算安定。他望着夜幕之上的月明星稀,心无杂念,却受中元的气氛使然,开始牵挂天宫上那个小老头的否泰。
怎么说当年也是鬼臾区撒泼打滚,才把还是仙童的自己从一众老头手里抢来的;虽说他这个人有些偏执,一门心思地望徒成龙。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个有趣的小老头,这么冷不丁离开许久,确实让人心中有些记挂。
也不知道唯一的徒儿下了凡间,宫里是不是冷冷清清的;不知道鬼臾区有没有天天去擂青帝的门,吵得他一个头两个大;南来北往的神仙那么多,有多少个头疼脑热的?鬼臾区现在是闲得数苍蝇,还是忙得不可开交呢?
正瞑目拂清风,耳畔突然传来一声清泠的呼唤——
“容公子?”
容悦缓缓睁开眼,一个身着月白狐氅的女子映入眼帘,装束淡雅,容貌清丽,如一朵隐匿于绿叶之中的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