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抱大腿(1 / 1)
永业二年的年末,南京又迎来一场冬雪,转眼一年马上就要过去。
同往常一样,南京作为大明的心脏,民间虽呈现出一副迎新年的火热气氛,但在这座城市的中心,也就是大明的中枢,无论是朝廷上下还是朱怡成本人,依旧在忙碌着。
兵制完善已初步完成,军队的整编也已大致到位,剩余的就是后期的不断完善和调整。
提督制和总兵制的确定,使大明之前三种兵制混乱的现象得到了整合,五军都督府作为军队最高权利机构,朱怡成同时以法律的名义确定了由皇帝直接担任大都督职位,用这种方式来避免历史上明朝中后期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从而导致明后期中央对军队失控,避免地方坐大。
其实这种任职方式在后世非常常见,也就是由国家元首任三军统帅,但以法律方式来确定这种操作,在大明还是头一回,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朱怡成的中央集权。
现在,朱怡成正在翻阅由军机处初步设立的警察制度,在完善兵制后,进一步就是建立各地的警察制度。在目前,各地治安维护大多是由部队来进行,地方政府的衙役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两样,还是延续着各朝历代的方式。
从表面来看,这种制度的运行并没什么太大问题,但实际上却有着先天不足。用军队维护地方,一来导致军政不分,容易产生军队影响地方,从而滋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二来,大明需要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以确保地方,从而导致大明的军力随着地盘不断扩大但实际上并未能达到实效,进而分散了军力的使用。
警察制度的建立,就为了以上问题的解决,同时利用警察制度使军队变得更为纯粹,然后在这基础上,朱怡成还将利用这种方式慢慢着手建立预备役。除了战区驻兵和接壤部的安全保证外,正常的大明各州府治安都将由警察来负责。
在六部之外,不仅设置理藩院,还将设置警务部。警务部等同于六部,并独立于外,和六部一样设尚书、侍郎、员外郎等各职,地方设警务司、警察局、分局、派出所等各层机构,以各自对应省、州府、县、镇、村等等行政区域。
此外,警察的警衔类同于部队军衔,也就是使用虚衔实职的方式进行划分。原本,朱怡成是考虑重设警衔,但考虑到民众对于朝廷制度的接受和警察制度推行,最后还是接受了军机处的建议。
军机处这份上报的警察制度方案已较为完善了,朱怡成边看边拿着朱笔在几处地方圈点,以便让军机处根据他的意见再一次进行修改和完善。
“皇爷!廖大人和邬大人求见。”正当朱怡成聚精会神地的时候,禀报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抬头一看只见平常服侍他的小黄门正忐忑不安地跪在不远处。
放下手中的笔,朱怡成揉揉有些发酸的手腕,随后示意小黄门请他们进来。不一会儿,廖焕之和邬思道就来到了偏殿。
“皇爷!”
见了朱怡成两人先是行礼,随后朱怡成招呼他们进暖阁坐,这天寒地冻,殿外冷的厉害,小黄门早就搬来了椅子,放在离朱怡成不远处。
道了声谢,两人各自坐下。朱怡成笑呵呵地询问他们急着找自己有什么事,反正军机处离他办公的偏殿不远,像这样的天气直接派人传一声就行了,何必冒着风雪前来。
“回皇爷,刚接到一份奏折,臣下不敢怠慢,所以这才来求见皇爷。”廖焕之拱手回道。
“奏折?”听到这话,朱怡成先是一愣,紧接着急忙问道:“何处来的奏折?广东?还是安庆?或者是宁波?”
一份奏折能让这两位亲自冒风雪急急来找自己,那么这奏折定然不是普通奏折,难道是广西或者江北江西,又或对外方面出了什么问题?一想到这些可能,朱怡成心中不免有些焦虑。
不过还好,廖焕之告诉朱怡成这份奏折都不是从那些地方来的,各处也没什么大问题,而是这份奏折的上书人和所来的地方有些特殊,因为这是一份远在河南的祝建才送来的奏折。
“祝建才的奏折?”听到这解释,朱怡成略有诧异,同时也起了兴趣,顿时笑着道:“这倒是稀罕了,我们这位祝大王爷什么时候想起来给朕上折子了?”
话音刚落,廖焕之和邬思道同时也笑了起来,实际上就在刚前,当这份奏折以八百里快马由江北送至南京来到军机处的时候,他们两人同样觉得意外,等看完后更不敢专断,商议一番还是决定立即告知朱怡成。
从廖焕之手中接过这份奏折,朱怡成打开后细看,随着奏折中的文字逐一入眼,朱怡成的神情也渐渐变得古怪起来,最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在笑声中,朱怡成合上奏折,摇头叹道:“这位祝王爷可是费了些功夫呀,这份奏折写的文采不错,春秋笔法用的甚妙,如不是下面具名是他,朕还以为写奏折的人是王世琛呢。”
话音刚落,邬思道口中含着的茶水差一点儿都喷了出来,好不容易才憋住却连连咳嗽,至于廖焕之也是忍俊不已,这王世琛不是别人,正是本科的状元,其人是苏州的才子,诗词绘画无一不精,如今任职翰林院为修撰。
说笑了一番,朱怡成直接询问廖焕之和邬思道对祝建才突如其来的这份奏折如何看,实际上祝建才上这份奏折,无论是朱怡成还是在坐的两位心里都很清楚,这无非是祝建才在河南支持不下去了,现在打算来抱朱怡成的大腿。
虽然,朱怡成复监国位的时候就承认了袁奇和祝建才各自势力,而对方也默认了尊他为大明正统。但实际上,无论是当年的袁奇还是现在的祝建才,都保持着极大的独立性,从来没有听从过朱怡成的调遣,就连平常的书信文件来往都从所未有。
但在此时,祝建才突然发来这份奏折,其意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在河南的局势大为不妙,正是因为如此,祝建才才会用这种方式向朱怡成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