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1 / 2)
&esp;&esp;其中大部分倒不是发挥好的缘故。
&esp;&esp;反而多数神色萎靡,有些人病来如山倒,还得人搀扶出去,或者抬出去。
&esp;&esp;周清虽然早早答了题,还是等到下午才交卷,缓缓离开考场。
&esp;&esp;这次乡试,考的不只是才学,还有身体、意志……
&esp;&esp;巧了,这正是他擅长的地方。
&esp;&esp;……
&esp;&esp;……
&esp;&esp;“师弟,你考好了。”福松等在外面,见到周清出来,长舒一口气。现在他依旧有些许萎靡,反倒是周清冒着风雪参加完乡试,看起来竟然精神抖擞。
&esp;&esp;“这段日子,劳累师兄了。”
&esp;&esp;福松听到这,不由心酸。好多年没吃过这样的苦了。以前是师兄照顾他,现在是他看护师弟。
&esp;&esp;当真是一报还一报吗?
&esp;&esp;好吧,银子挺香的。
&esp;&esp;“走,先去吃饭吧。”
&esp;&esp;“师兄想吃什么?”
&esp;&esp;“为兄要吃牛肉。”
&esp;&esp;“师兄不是持戒吗?”
&esp;&esp;“今天为师弟破戒。”
&esp;&esp;“……”
&esp;&esp;虽然朝廷明令禁止杀牛。
&esp;&esp;但吃牛肉的人还是不少,当然其中有许多讲究。除开一些不正规的地方外,正规的酒楼,所用牛肉都是官府认定病死或者出意外死掉的牛。
&esp;&esp;至于怎么病死或者出意外,那自然是看官府负责这方面的人,如何裁量。
&esp;&esp;总之大酒楼卖的牛肉,都是合理合法合规。
&esp;&esp;甚至当着客人面宰杀活牛,但官方最后的认定,竟然是病死的之类……
&esp;&esp;当真是奇也怪哉。
&esp;&esp;“这顿我来请。”没等周清开口,有个熟悉的声音冒出来。
&esp;&esp;来人正是武镖头。
&esp;&esp;双方见礼。
&esp;&esp;酒楼里,双方寒暄一番。
&esp;&esp;“周相公,我这提前恭喜你了。再过半月,便得称你为周老爷。”
&esp;&esp;“武镖头过誉了,还没放榜呢。”
&esp;&esp;乡试是半月之后放榜。
&esp;&esp;若是考官们加紧时间,则最早十日能出结果。
&esp;&esp;周清没打算急着回去,而是决定等到榜单出来。
&esp;&esp;“这次乡试时,天气寒冷,许多考生都生了病。周相公却一如平日,光看这一点,武某自当预祝周相公京报连登黄甲了。”武镖头举杯庆贺。
&esp;&esp;周清笑了笑:“多谢武镖头吉言。”
&esp;&esp;武镖头接下来又跟周清说了张家书童诬告他的事。幸有横波县的冯大人,不愧青天之名,且明察秋毫,断案如神,看出那书童绝非良善之辈,居然以仆弑主,给张家公子下了两种剧毒,还用利刃刺进了张慎的心脏。
&esp;&esp;只是那书童在大刑伺候下,招是招了,却没招出作案的凶器。
&esp;&esp;因为事关乡试的考生,乡试主考宋大人和副主考陆提学尚在阅卷。这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冯知县不敢搅扰,得等乡试出了结果,再向两位大人禀报。
&esp;&esp;武镖头和冯知县一见如故,这几日都在冯知县身边,于是知晓了这些事。由于案子和周清有关,故而等周清一下考场便过来通气。
&esp;&esp;如此一来,周清如何不明白。那些山匪的首级起了作用。
&esp;&esp;剿匪的首级功,对官员升迁的意义不言而喻,否则也不会有杀良冒功的事。但宋河作为经略安抚使,掌管天南路各州各府的军事,尤其痛恨这等行为,几次重罚过冒功的官员。
&esp;&esp;故而此举实在是风险太大,所以没有人敢行杀良冒功之举。
&esp;&esp;周清卖给武镖头的首级,乃是实打实的山匪,查明验身过,甚至有一个山匪上过海捕文书。
&esp;&esp;冯知县从武镖头那里得到首级,查明之后,自是喜不自禁。
&esp;&esp;剿匪的首级功是地方官最难弄到的。
&esp;&esp;毕竟真得去杀人。
&esp;&esp;一旦到了刀兵相见的时候,山匪才不会管你是知县,只会找机会要你的命。
&esp;&esp;莫说知县,就算是带兵的武官巡检之类,抓抓落单的走私的盐贩或者商贩还成,真到了盐枭山匪那等级别,手里没个几百上千的兵马,根本没底气。
&esp;&esp;即使有也未必舍得拿去剿匪。
&esp;&esp;武官的兵马都是自己的命根子,尤其是亲兵家丁之类,少一个都像是从心口挖肉一样。
&esp;&esp;所以武镖头解释情由,冯知县清楚首级功和周清脱不开干系。
&esp;&esp;一来张家书童诬告周清没有真凭实据。
&esp;&esp;二来周清是秀才,没有提学开除他的学籍,即使县令也不可能对其用刑。不用刑怎么可能让人招供?
&esp;&esp;三来真给周清定了罪,把首级功的事抖出来,冯知县岂不是到手的功劳飞走,还得背上冒功的罪名?
&esp;&esp;四来张家能拿出什么好处抵消这些对冯县令的不利之处,还另外附送一桩大功劳?
&esp;&esp;冯县令能考中举人,自然不是傻子,权衡利弊,又在武镖头说通下,肯定要把书童害主的案子办成铁案。
&esp;&esp;不过张家到底有些遗泽在,张举人又做过一任县令,冯县令为了稳妥,想等周清的乡试出了结果再说。
&esp;&esp;若是周清没中举,他自当多要些好处,才摆平此事。若是中举,那张家那边没啥好担心的。
&esp;&esp;张举人不过是没了后人的老匹夫,冢中枯骨而已,怎能能和新举人周贤弟相提并论?
&esp;&esp;这些事,武镖头没有直说,周清心里也清楚。
&esp;&esp;反正冯知县帮他是百利无一害的事,若是真用心去查案,反倒是给冯县令自己找麻烦。
&esp;&esp;周清心里更加安定。
&esp;&esp;他杀张慎实在是不得不杀,可行动再如何缜密,未必能完全瞒过衙门负责刑狱的老手。
&esp;&esp;现在他和冯知县利益相关,衙门那里肯定没追查到底的动力了。
&esp;&esp;这件事说起来很玄妙。
&esp;&esp;张慎用山匪来害他,结果山匪的人头反